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商业资讯 > 正文

误以为孩子是感冒,家长自行治疗9天后,被确诊为“川崎病”

2023-08-19 13:03:40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

近日,长治二院儿科接诊了一位来看皮疹的小患儿。经过详细询问医生了解到,患儿来院就诊前9天,曾因受凉,出现流清涕、咳嗽的症状。当时症状不重,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,在家中给患儿口服了“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、阿莫西林颗粒”治疗。但服药3天后,患儿的流涕、咳嗽症状缓解,却出现了发热、皮疹的症状。在患儿的双手、双上臂皮肤上,出现了鲜红色呈片状的皮疹,还伴有轻微痒感。家属又自行给患儿加用了“马来酸氯苯马敏片、热炎宁颗粒”及中药贴敷治疗。一心“积极治疗”患儿的家属没想到,患儿的发热一点儿也没缓解,皮疹却越来越多,波及到了全身。家长立即带孩子来到长治二院儿科就诊。

杜慧霞医生接诊后,经过对患儿详细查体,诊断为“川崎病”。患儿住院后,心脏彩超提示,已存在冠状动脉扩张,经过丙种球蛋白、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,经过10天的治疗、护理,患儿痊愈出院。院外长期规律、随访,患儿逐步恢复健康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什么是川崎病?

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,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。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科住院的常见病之一。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,所以引起了人们重视。一定要注意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。它包括了冠状动脉扩张、冠状动脉瘤、心功能减低、二尖瓣反流及体动脉病变。其中,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川崎病的严重并发症,可以引起患儿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及猝死。因此,预防及诊治心血管并发症在诊疗川崎病的过程得到更多的关注。在未经治疗的患儿中,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可达到 20%~25%,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最常见的后天心脏病。

川崎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?

1. 不明原因的发热,持续5天或更久。在未经治疗者平均发热12天,最长者可达一月余。患儿体温常达39℃以上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

2. 双侧结膜充血。在发热同时86%~90%患儿出现双侧结膜充血、无分泌物。

3. 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,口唇发红及干裂,并呈杨梅舌。90%患儿出现口唇潮红、有皲裂或出血、见杨梅样舌。

4. 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,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。87%~95%手足呈硬性水肿、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,10天后出现特征性指趾端大片状脱皮,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。

5. 躯干部多形红斑,但无水疱及结痂。热后3天内发生,数日后自愈。发热2~3天91%~92%患儿出现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皮疹,偶见痱疹样皮疹,多见于躯干部,但无疱疹及结痂,约一周左右消退。

6. 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,其直径达1.5cm或更大。70%~75%患儿伴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,以前颈部最为显著,大多在单侧出现,稍有压痛,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,数日后自愈。

在满足以上主要症状中的5条,除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,就可诊断川崎病。但如果,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,满足以上中的四条主要症状,也可确诊。

川崎病是什么时候发现?又是如何引起的?

1967 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,日本及中国报道的发病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。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迄今未明,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支持,该病的病因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。比如,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,发热、皮疹、手掌红肿、眼结膜充血、口腔炎类似感染性疾病表现。而且,该病有明显的自限性,复发很低,也支持感染性疾病。另外,它有明显的季节发病规律,在日本及美国等地区,以冬、春为发病高峰。在我国北京、上海、台湾等地,为春、夏两个发病高峰等等。

综上所述

小朋友如果出现持续反复高热

同时伴有眼结膜发红、皮疹

口唇发红、手足肿胀等这些症状之一

就需要警惕川崎病

及时寻求正规医院

儿科医生的帮助

以明确诊断

早期给予规范的治疗

川崎病的疾病发展个体差异很大

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

早发现早治疗

对于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!

(来源: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)